当前位置: 主页 > 商丘资讯 >

苹果种植让林堂村由穷变富

时间:2022-10-14点击:
虞城县张集镇林堂村人史学锋,是虞城县苹果产业协会会长、虞城县富硒红富士苹果专业合作社创始人。10月9日,在林堂村,记者还没见到“大忙人”史学锋,首先看到的是红富士苹果挂满枝头的一片片的苹果园,还有清澈的洪河水和河边的洪河公园里玩耍的孩子、泛舟的游人。

1976年,虞城县开始种植苹果,张集镇的林堂村、高堂寺村在全县最早栽下了苹果树。改革开放以前,林堂村只是豫东黄河故道滩地里一个不起眼的穷村。改革开放以后,通过苹果种植,全村人扔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富裕路。

“最早种植的苹果是国光、金帅、元帅,后来陆续种植了红富士。现在经过更新换代,全村1500多亩苹果主要种植的是富硒红富士。”史学锋介绍。

没种苹果树之前,上世纪80年代以前,全村农民“土里刨食”,主要靠小麦、玉米种植,每亩产值400多元。种了苹果以后,每亩产值1万到2万元。全村人很快告别了土坯房,家家盖起了崭新的砖瓦房,后来又盖起了小洋楼。

“将人民群众既要带到正路上,又要带到致富路上。”这是挂在史学锋办公室里的一条标语。

林堂村村民林新民,老两口都患有病,原是村里的贫困户。他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在红富士苹果种植管理上下功夫,生产的果子品相好口感好,交给女儿在网上销售,每斤比在当地销售高出近2元。5亩地的苹果,每年收入近10万元。

史学锋说:“我们一直都很珍惜苹果品牌,明知多打药、多上肥,就能让苹果品相变得更好,但是从县领导到普通的果农,大家都不愿意这么干。我们要把来自黄河滩的生态苹果打造成最红的果子、最甜的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史学锋研究并成功推广种植了富硒苹果。2017年3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长篇通讯《贫困县这样答好“生态考题”》一文中,介绍了林堂村的富硒红富士苹果。

为了打响品牌、创造效益,林堂村在史学锋的组织下,将全体果农联系起来,拧成一股绳,利用专业合作社的力量打一场品牌战役,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史学锋”富硒红富士品牌;同时,创业电子商务进农村。打响品牌战役,提高经济效益。

近年来,虞城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和地域优势,让地处黄河故道的一些乡镇把“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培育做强富民支柱产业”做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时也出台措施让广大果农增产增收。

近年来,史学锋还玩起了抖音,他们村开始通过电商平台让更多的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史学锋还在思考:“现在光靠苹果种植一条路不行了。村里和周边乡镇有这么多优质苹果,今后还应该走深加工的路子,要开发精品果篮、礼品盒等包装的富硒礼品苹果,还有果汁、果醋、果脯、果粉、果胶等产品的生产线、加工厂等。苹果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今后大有作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