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商丘资讯 >

教授趁潮下海 把传统烧鸡做出“科技味”

时间:2022-10-21点击:

扫码看视频

在南京,有一只几近家喻户晓的烧鸡,这只鸡的背后有一位潜心搞科研的教授——黄明,他是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地道道的商丘人。

2000年,还是博士研究生的黄明加入烧鸡研发团队,和陈伯祥教授一起在传承南京农业大学烧鸡加工技艺和精髓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集成应用,决心打造新一代烧鸡。

凭借南京鼓励高校老师创业的政策东风,黄明趁潮下海,成为南京农业大学公开创业第一人。这些年,他一边带领学生搞科研,一边开公司、办厂房,在商界横冲直撞,成就了今天的“黄教授”。一时间,黄明连同他的“黄教授”食品名声大噪。而今,“黄教授”烧鸡年销量100多万只,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潜心研究一只鸡

走出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黄教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采访组第一件事就是到“黄教授”卤菜店看看。

“黄教授”卤菜店很好找,紧挨着南京农业大学西门。淡黄色的门牌上,一个戴着眼镜、文气书生相的卡通人物非常惹眼,旁边印有三个大字——黄教授。店外,顾客排起了长队。

在这里,黄明的身份是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法人代表。不了解的人根本不会相信,他还是一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南京农业大学陈伯祥教授带领团队,在传统道口烧鸡、符离集烧鸡和德州扒鸡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新一代烧鸡。

2000年,还是博士研究生的黄明加入了陈伯祥教授的烧鸡研发团队,和陈伯祥教授一起在原有烧鸡的基础上继续创新,除对鸡的品种、规格、造型、药残都有严格规定外,在加工工艺上也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如香辛料配伍、不添加亚硝酸盐等。在传承南京农业大学烧鸡加工技艺和精髓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集成应用,才有了今天的“黄教授”烧鸡。

一只烧鸡,两代人。这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款产品,更承载着两代人对于烧鸡的精益求精和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

黄明说,比较吊南京人胃口的烧鸡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南农烧鸡”,后因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疏忽,“南农”被他人注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南京农业大学便不再生产烧鸡,但学校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停止。终日忙活在实验室做实验、发论文的黄明,看到市面上的烧鸡多以手工小作坊生产为主,操作不规范、卫生难控制、化学添加物多等食品安全隐患突出,便萌生了让实验室烧鸡市场化的想法。于是,他组建了以学校研究生和博士生为主的研发团队,在原有南农烧鸡的加工技艺上进行了传承和发展。

那几年,黄明带领着十几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脑子天天处于高压状态,我从来没有周末或节假日。”黄明捋了捋他那满头银发,笑了笑说:“除非生病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其他时间都在考虑如何把产品研发出来,如何把产业做好,还有就是如何培养更多人才。”

“烧鸡教授”办工厂

2009年,黄明收购了位于栖霞区的南京缇丰食品有限公司。因为资金有限,从研发、生产、销售甚至打扫卫生都要亲力亲为,黄明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启了创业之路。通过不停研发、创新,“黄教授”烧鸡以优良的品质和不输传统的口味在业界迅速获得了口碑。

2013年,黄明注册成立了南京农大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次年获批建设南京肉制品加工产业创新中心,同时入选为溧水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15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之年。这一年,“黄教授”品牌注册成功,公司占地面积45亩,现有厂房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是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开设了第一家“黄教授”直营连锁门店,烧鸡等系列产品再次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特等奖,获批建设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至此,“黄教授”一时间在上海名声大噪,“国产学霸零食”“一只有文凭的烧鸡”“来自211的减脂烧鸡”,指的就是“黄教授”。

2016年以来,“黄教授”公司生产的烧鸡、盐水鸭等产品成功登上“博鳌亚洲论坛”的餐桌,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获批建设国家禽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并获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状;入选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率先制定了南京鸭血粉丝汤企业标准;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南京市市长质量奖;获批建设江苏省畜禽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和行业标杆品牌企业。

就这样,黄明一边搞科研,一边开公司、办厂房,在商界横冲直撞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的双重身份,也成功打通了产学研的合作通道,让“一只烧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敢想敢干闯天地

黄明还有一个“头衔”——南京市商丘商会会长。商会办公场所内展示着商会发展轨迹及各种荣誉。而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包括黄明在内的在南京打拼的商丘籍企业家。他们敢于挑战、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在南京这座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城市诠释着商丘人的团结与实干、执着与奉献。

去年以来,黄教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市商丘商会的诸多爱心企业家先后多次向河南、江苏、上海等地捐款捐物,助力抗洪救灾和疫情防控。

有人评价身为教授的黄明“不安分”。其实,他的“不安分”在学生时代就已经有所表现。黄明一心想做军医,1989年,他以超出一本线30多分的成绩考上大学,不料却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还阴差阳错地被调到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食品加工专业。

“一开始有抵触情绪,考了那么高的分数却没进入理想的大学。”黄明当时认为食品加工专业就是研究如何烤面包、做烧饼,不需要啥学问。而半年以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便更加勤奋主动探索食品加工的科学奥秘。

1993年大学毕业后,黄明转让了一个乳饮料的生产技术,获得了5000元的转让费。于是,他就开了饮料厂。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当年雨水较多,市场销售不好,加之自身经验不足,最终以失败告终,这5000元全部打了水漂。随后,他安心去企业打工,做过肉食加工厂生产工人,当过技术员。1997年辞职考上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2000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肉产品质量控制”,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那么,对于教授下海创业,黄明有着怎样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个方向,这是造福社会、造福老百姓的事情,我们要像爱护我们的生命一样去呵护研发成果。”黄明坦言。

------分隔线----------------------------